内马尔|1994年,中国男篮为何突然能成为世界八强?( 三 )


那中国队为什么能做到呢?其实 , 技术统计就能告诉答案 。 中国男篮在这两场比赛里做到的 , 正是后来的中国男篮所缺失的东西:一是篮板 , 二是罚球 。
在平均体重差对手九公斤的情况下 , 我们的篮板竟能和对方基本拉平 。 而本世纪的国际大赛 , 面对欧美强队 , 中国队场均要输10个篮板以上 。 至于罚球 , 数据也很明显 , 两场比赛是恐怖的77%和81% , 完胜巴西和西班牙 。 事实上在这一届世锦赛中 , 孙军的罚球命中率达到93.8% , 位列世界第二名 , 全队罚球命中率也在前列 。 而这样的命中率和后来某支国家队相比 , 后者只能用惨淡来形容 。
而作为主教练 , 蒋兴权的用兵与果断十分关键 。 一个细节 , 就足以说明他的执教水平和处变不惊 。
上半场输西班牙15分 , 但蒋兴权仍信心十足 , 中场休息时他要求队员加强内线防守和篮板球争夺 , 并认为只要追回五分 , 对方就会急躁慌乱 , 我们就有可能翻盘 , 事实也证明了他对局势的判断完全正确 。
哪有什么天才?完全就是苦练出来的 。

其实 , 说起黄金一代 , 大家都说涌现的天才太多 。 比如刘玉栋、胡卫东、孙军、巩晓彬等等 , 各个都是不世出的天才 。
但大赛中比如罚球率等几个硬指标 , 却不是简单一句“天才”所能概括的 。 这才是中国队奇迹背后 , 最重要的原因:高质量的训练与备战 。
那支男篮备战水平有多高?练到尿血 。 虽然说这话的是王治郅 , 他并没有打1994年世锦赛 。
但是当时他作为入选国家队年龄最小的队员 , 曾经和黄金一代的很多队员一起训练 。 事实上那些老大哥们练得更苦 , 比如后来头顶战神光环的刘玉栋 。 蒋兴权甚至曾经给刘玉栋起过一个绰号叫做“刘一躺” , 因为这两人在国青时就是师徒了 , 刘玉栋向来都是练得最苦的那个 , 每天练完回屋便往床上一躺 , 经常一动不动 , “刘一躺”的名号由此而来 。
至于公认的亚洲第一二中锋 , 打爆亚洲内线的巩晓彬 。 曾经接受采访时说:“那时候每天晚上躺在床上 , 哪怕晚上10点上床 , 也是久久不能入睡 , 就盼着明天下雨 , 还必须得是大雨 , 因为只有大雨才能取消3200米的训练 。 ”而这个3200米是有时间要求的 , 必须要在13分钟以内完成 。
事实上 , 真正去看1994年的报道 , 蒋兴权比他们回忆的还要魔鬼 。

当时 , 他接手这支国家队之后 , 他大胆放走了6 名老队员 留下的基本都是小将 , 然后空前的大运动量使队员们普遍感到疲惫之极 , 并改变了队员在训练中多喝水和找机会休息的不良习惯 。 他还制订了每个星期日加练一个上午的特殊规定要知道那个时候全国实行的是单休 , 也就是男篮队员一周只能休息半天 。 最终 , 这种结合实战要求从难从严的大强度训练被留下的年轻队员适应和理解 。
可以说 , 正是这样的教练 , 这样高质量的备战 , 才成就了后人眼里天才云集的黄金一代 。

而这个最终拼出来的奇迹 , 创造的不止是历史 , 更有中国篮球接下来的命运 。
正是借着1994世界八强的春风 , 1994的全国男篮八强赛火热开战 , 新赛制推动了中国篮球职业化
当时的改变有多大?
一开始 , 惨到什么地步 , 上海赛区门可罗雀 , 冷清到总共只卖出43张门票 。
但是到了1995年 , 实行了主客场新赛制的男篮甲级联赛 , 场场爆满 , 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 , 一张黄牛票竟然可以炒到三四百块 。 而“黄金一代”的球员们也开始享受“球星”的感觉 。 冷清了许久的中国篮球彻底发生质变 , 而中国篮球元老匡鲁彬的一句话 , 代表了当时好多篮球人的惊喜:“如此热烈的‘追星’场面 , 以前连国家队也没遇到过 , 这对运动员珍惜自身价值 , 向更高层次的明星目标是极大的鼓舞”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