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拼搏!冬残奥 在温暖中永恒( 二 )


竞技体育成绩固然重要 , 但对于残疾人运动员来说 , 当他们站在赛场上的一刻 , 就已经是一种胜利 。
44岁的张海原是此次北京冬残奥会上中国代表团年龄最大的运动员 , 同时还是一位夏残奥冠军 。 18年前 , 在2004年雅典残奥会上 , 27岁的张海原以3.67米的成绩一举夺得女子跳远F42级桂冠 , 并打破世界纪录 。
2016年 , 张海原转项练习高山滑雪 。 在本届冬残奥会高山滑雪女子大回转坐姿的比赛中 , 她获得了第六名 。 女子回转坐姿比赛中 , 她在出发后摔倒 , 最终未能完成比赛 。 虽然没有实现在双残奥赛场都能登上领奖台的心愿 , 但张海原已经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 。
张海原说:“我觉得每个人的奋斗目标是无止境的 , 要勇于超越自己、打破常规 , 面对所有你要面对的一切 , 勇敢向前看 , 我觉得这是我追求的 。 ”
勇敢面对 , 超越自我 。 对于有着8500万残疾人的中国来说 , 通过举办冬残奥会的契机 , 带动残疾人冰雪运动的整体发展 , 让更多的残疾人看到他们能和健全人一样去拼搏 , 是比比赛成绩更加重要的事情 。
焦点访谈:拼搏!冬残奥 在温暖中永恒
文章图片
北京冬残奥会 , 不但有很多残疾人运动员顽强拼搏的故事让人动容 , 更处处体现着对残障人士的尊重和关怀 。
2月20日北京冬奥会闭幕之后 , 各个比赛场馆仅用了几天时间就完成了无障碍设施的转换 , 从场馆内外增设防滑设施、消除细微高差 , 到无障碍座席、扶手的安装 , 从运动员住所的无障碍设施 , 到运动员餐厅的桌椅摆放、盲文菜单 , 每一个细节都体现出了组委会的周到 , 也受到了各国代表团的好评 。
周到的细节设计 , 体现的是“无障碍”的理念 。 冬残奥会给了残障人士在世界面前展示自我的舞台 , 同样也给了世界一个更多去了解和倾听残障人士困难的机会 , 推动整个社会给予他们更多的重视和关怀 。
焦点访谈:拼搏!冬残奥 在温暖中永恒
文章图片
2015年申办冬奥会成功之后 , 北京市对30多万个点位进行整改 , 在众多公共场所增加无障碍设施 , 让残障人士可以享受到更加便利的日常生活 。 而冬残奥会就像一颗种子 , 必将把对残障人士的关爱继续传递下去 。
国际残奥委会无障碍专家伊利安娜·罗德里格斯说:“我也非常相信北京冬残奥会留下的这些遗产 , 将使更多的残障人士能够更好融入社会 , 给整个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 。 ”
除了硬件设施无障碍 , 北京冬残奥会也同样重视观念和沟通的“无障碍” , 而这些体现在赛场内外一系列无微不至的志愿者服务当中 。 北京冬残奥会一共有9000多人担任志愿者 , 他们不但为各国代表团提供了从不缺位的服务 , 还在服务当中牢牢秉持着平等尊重的观念 。 志愿者用他们细微的一举一动 , 传递着善意 , 也展示着中国人民的待客之道 。
因为防疫要求 , 志愿者们在闭环中几个月无法回家 , 但他们始终在想尽办法给各国运动员带来家一般的温暖 。 几天之前 , 捷克残奥冰球队运动员赫奇科在赛场迎来了自己27岁的生日 , 刚刚走下赛场 , 志愿者们就送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惊喜 。
瓦茨拉夫·赫奇科说:“此生第一次受到这样的礼遇 , 非常兴奋 , 我会记一辈子 。 谢谢你们 , 很开心 , 能来中国很开心 , 这里的人和志愿者们都很友好 , 谢谢中国 。 ”
贴心的关爱体现在各个细微之处 。 薯片要原味、饮料要无糖……在冬奥村、在各个场馆的运动员配餐间的墙上 , 每个队伍的喜好被清清楚楚记在了一张张便签上 。 这样的温暖 , 让各个代表团和媒体采访人员留下了对中国的最美好记忆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