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套娃是俄罗斯的?日本人急了( 二 )


文化|套娃是俄罗斯的?日本人急了
文章图片

俄罗斯画家列宾笔下的马蒙托夫 。 /Wikipedia Commons
1890年 , 俄罗斯套娃“玛特廖娜”(Matryona)诞生了 。 回到我们开头说的故事 , 它的灵感正是“抄袭”自日本的木芥子人偶 , 只不过更改了民族 。
玛特廖娜是一个俄罗斯常见的女性名字 , 其中的“Matr”在拉丁语中意为“母亲” , 因此套娃就像妈妈一样 , 在肚子里藏着一个又一个的小宝宝 。 “玛特廖娜”的形象则源于俄罗斯乡村姑娘 , 她身体结实圆润 , 有着历经风吹日晒的红脸蛋 , 身着民族服饰萨拉凡碎花裙 。 因为需要劳作 , 她必须常年佩戴头巾 , 手里还会抱着一只母鸡 。
为了和上流社会所偏好的高级色调划出界限 , 俄罗斯套娃使用农民最爱的俗艳色彩 , 高饱和度的红、黄、蓝、绿 , 一股乡村气息扑面而来 。
设计俄罗斯套娃的艺术家名为谢尔盖·马柳京 (Sergey Malyutin) , 是俄罗斯工艺美术运动的代表人之一 , 希望将本土的“民族艺术”发扬光大 。
文化|套娃是俄罗斯的?日本人急了
文章图片

“玛特廖娜”的形象则源于俄罗斯乡村姑娘 。 /unsplash
历史学家奥兰多·费吉思在俄罗斯文化史《娜塔莎之舞》中写道:“马柳金还把自己标志性的设计风格应用在家具、陶瓷、图书插画、舞台、建筑等设计中 。 他在城市里的支持者认为其作品代表了‘俄国农民天然本质’的精髓 。 ”
讽刺的是 , 当时的俄罗斯农民却对马柳京的俄式乡村艺术表示无感 , 没有农民想花钱购买这些代表自己形象的娃娃 , 也不知道这些艺术和自己的生活有什么关联 。
1900年 , 俄罗斯套娃被送往巴黎世界博览会展出 , 并获得大会铜奖 。 欧洲人对这套“多子多福”的木娃娃感到好奇 , 它们符合了西欧人对俄国文化的想象——乡村的、质朴的、花里胡哨的 。
于是 , 套娃顺理成章地坐实了“俄罗斯文化代言人”的身份 。
俄国十月革命之后 , 套娃的形象也发生了转变 , 它不再是单一的农妇形象 , 同时也可以代表社会各个阶层 , 比如革命者、知识分子、中产阶层 。
文化|套娃是俄罗斯的?日本人急了
文章图片

如今的套娃 , 形象涵盖各种职业身份 。 /Wikipedia Commons
没变的是 , 俄罗斯套娃在接下来的一个多世纪里 , 成为俄罗斯最成功的文化输出 。
参考资料:
奥兰多?费吉斯 | 娜塔莎之舞
第一财经 | 从沙皇到普京:俄罗斯套娃见证百年历史
孔桥雨 | 俄罗斯国家认同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