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地标保留了体育建筑“三件套”,“上海体育建筑之父”说它们依然前沿( 二 )


上观新闻:近些年来 , 体育“硬设施”越来越成为城市的“软实力” 。
魏敦山:体育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所在 , 体育建筑也是衡量这种软实力的维度之一 。 所以这次我特别高兴地看到 , 徐家汇体育公园全天候对市民开放 , 正在成为上海体育爱好者的聚集地 。 它可以说是城市运动的“大心脏” , 充满活力 。
这些“世界一流”的体育建筑以现在的眼光看也算前沿
上观新闻:能容纳18000名观众的上海体育馆 , 是我国第一个大跨度网架结构体育馆 。 2004年 , 它经历过一次改建 , 也是您率领团队提供了整套设计方案 。 时隔多年 , 您再给我们重温一下它的设计亮点吧 。
魏敦山:我是从北京天坛得到设计上海体育馆的灵感 , 将其设计成由宽阔台阶高高托起的一座圆形建筑 , 直径114米、高度33.6米 。 我记得 , 20世纪70年代上海体育馆落成时 , 有采访人员曾用兴奋的笔触写道:“一座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万人体育馆 , 在上海诞生了 。 ”
但上海体育馆也逐渐变“老”了 。 21世纪初 , 美国NBA为了扩大在中国的影响 , 曾计划把一场季前赛移师上海 。 但NBA官员来上海体育馆实地考察后 , 却无奈地否定了这个设想 。
2004年 , 市政府批准上海体育馆的改建计划 。 决定改建的直接目的 , 是承办2004年NBA新赛季季前赛休斯敦火箭队与萨克拉门托国王队的比赛 , 以及2005年的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
当时我与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陈国亮一起 , 带队为这次改建提供整套方案 。 改建的一个特点同样是“以人为本” , 即体育馆设施和功能配套 , 首先以满足运动员、观众、采访人员的要求为出发点 。 具体来说 , 包括重新铺设管道 , 改造馆内灯光和观众席 , 增设贵宾包厢、采访人员席和现代化通信设施 , 改造运动员休息室和训练场地 , 以及体育馆外墙面的改造 。
上海新地标保留了体育建筑“三件套”,“上海体育建筑之父”说它们依然前沿
文章图片
上海体育馆平面图 。 受访者提供
上观新闻:在那之前的1999年 , 上海体育馆曾经进行过一次局部改造 , 成为上海大舞台 。
魏敦山:没错 。 当时将一部分看台改建成一个大舞台 , 从而增加文艺演出的功能 。 而2004年的改建 , 大舞台没有被拆除 , 在强化体育功能时继续保留文艺演出的功能 。
那么 , 举行大型体育比赛时 , 大舞台怎样转换功能呢?我们的“妙计”是 , 在大舞台上建造NBA所需要的豪华贵宾席和设备先进的采访人员席 , 且这些席位都是可移动的 。 2004年10月 , 姚明首次以NBA球员的身份亮相上海 , 就是在改建后的上海体育馆 。
上海新地标保留了体育建筑“三件套”,“上海体育建筑之父”说它们依然前沿
文章图片
2004年 , 上海体育馆改建工程启动前夕 。 新华社图片
上观新闻:备受瞩目的上海体育场 , 设计过程更精彩吧?
魏敦山:上海体育场的设计 , 是运用当代最新科技进行建筑创新的典范 , 即便现在看起来也是前沿的 。 在十分有限的土地上 , 容纳了大型国际田径足球比赛场地、星级宾馆和水上俱乐部等综合功能 , 基地小 , 功能多 , 要求高 。 我们从1991年开始方案设计 , 到1993年转入现场设计并完成施工图 , 3年时间可谓全身心投入 , 这是我40多年设计生涯中从未面对过的挑战 。
上海新地标保留了体育建筑“三件套”,“上海体育建筑之父”说它们依然前沿
文章图片
上海体育场平面图 。 受访者提供
上观新闻:据说您当时提出了一个“向天要地”的奇思妙想 。
魏敦山:是的 , 我们将体育场设计成一个上大下小的倒锥圆环体结构 , 一下子从空中借得3万平方米的面积 , 构筑了一片宽20米、周长近1000米的两层大平台 , 同时还妥善解决了数万观众的疏散问题 。 上海体育场的整体造型犹如一顶笠帽 , 顶部分裂成50多个起伏的小丘 。 我在设计时有意改变了传统体育馆东西对称的特点 , 有意识地西高(三层看台)东低(两层看台) , 增加起伏和动感 。 至于为什么不是东高西低 , 你想一想体育比赛举行时太阳的方位就会明白了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