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奥|冰雪玲珑,走近Z世代的冬奥面孔( 二 )


这届冬奥 , 你可以看到很多运动员在领奖台上表现“很大度”——单板滑雪坡面障碍赛 , 不单是冠军兴奋 , 季军和亚军运动员也非常兴奋 , 三人抱在一起 , 因为都表现得很精彩 。
王思远:冰雪运动运动员 , 比起争金夺银 , 同样看重成为独特、最好的自己 。 娄老师怎么看?
娄晓琪:我很赞同这种说法 。 谷爱凌、苏翊鸣、任子威 , 这些运动员都不会割裂地看待对手 , 而是成为一群共同体验、感受奥林匹克魅力和竞技快乐的人 。 这代运动员的发展 , 代表着世界发展的变化 , 对运动项目的认知的重大转变 。
表达途径、场景更丰富 , 让运动员更多元
王思远:以前中国运动员接受采访 , 除了乒乓球等绝对强项 , 很多项目的运动员给人印象是比较“刻板统一” , 甚至采访人员可以提前写出夺冠采访的发言模板——“感谢国家、感谢教练、家人的支持”等 。 那些冠军显得有些沉重、甚至有些悲壮 。 Z世代的年轻人 , 在本届冬奥上 , 面貌有哪些改变?
张闻:说实话 , 北京冬奥会运动员展现出的多样性 , 好像没那么明显——也许是主场作战的压力 。 但给大家感觉“面貌变了” , 可能跟表达途径更多元有关 , 也跟中国媒体发展有关 。
过去运动员比赛完 , 先到混合采访区(电视台)的地方 , 那是所有情绪最炸裂的时候 , 会情绪化、感情化;再往后走 , 是媒体国际混合采访区 , 情绪完全理性下来了 , 就是“感谢国家、教练”那一套说法 。
但现在 , 有了更多元的表达途径和方式 , 比如可以在直播时 , 直接与粉丝沟通 , 面对的也不再是传统媒体采访人员 , 网友粉丝会问“你吃了什么喝了什么 , 喜欢什么偶像”等 , 我们专业采访人员 , 很难去问这样的问题 。
像娄老师所说 , 现在运动员身上沉重的部分 , 因为国家强大、运动成绩优秀 , 所以被“稀释”掉一些 。 运动员面对媒体或对公众表达时 , 可以更轻盈地化解一些问题 。 还有 , 很多运动员有自己的祖籍 , 职业生涯中 , 生活、训练、比赛的地点都不一样 , 他们就会更具有全球化视野 , 可以用自己的方式 , 特别是运动的表现 , 弥合与大众的观点分歧 , 这也是奥林匹克运动本身令人感动的地方 。
王思远:总结一下 。 第一 , 运动员表达的途径、场景多元了 , 所以公众看到了运动员们不同的侧面;第二 , 优秀运动员跨国、跨地域生活、比赛 , 俗话讲“世面见多了 , 应对更自如了” 。
从“运动员”到“运动家” , 中国运动员气质提升
王思远:现在这些Z世代的奥运冠军 , 一旦成功 , 媒体、资本、大众都会给予充分关注 , 也有人担心——点赞过度 , 会不会“点杀”呢 , 这是好事吗?张闻觉得现在的关注过热吗?
张闻:我觉得这是冠军运动员在奥运期间所受到的正常关注 。 但我不赞同把运动员按照年代、世代划分 。 80后里 , 姚明是不是那个年代的全民偶像?谷爱凌现在的那种自信自如、对公共议题的参与 , 其实和姚明很相似 。 他们有特殊性 , 他们是运动家 , 你不能用谷爱凌和姚明的标准去要求80后、00后所有运动员 , 更不能以此去要求你的孩子 。
新时代的好处是 , 让人可以多元化发展 , 而不是千人一面 。 我采访苏翊鸣 , 他不是很外向 , 内心戏很多 , 说话声不大 , 交流慢条斯理 。 但这也是独特的一面 。
王思远:不要用“运动家”的标准去要求全体“运动员” , 尤其是要警惕社会舆论中过度强调以某某为目标的“精英模式” ,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自我 。 娄老师怎么看?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