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从“双奥之城”看“大运之城” 一起向未来 成都成就梦想( 二 )


社区体育助推全民健身
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举行当晚 , 北京石景山区高井路冬奥社区文化广场的大屏幕前 , 社区居民早早来到这里 , 一起观看开幕式 。 自2019年5月高井路社区被北京冬奥组委授牌成为“冬奥社区”以来 , 不到3年时间 , 曾经的老旧小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让社区居民实实在在地体会到“冬奥让城市更美好” 。 伴随着成都世界赛事名城建设的深入推进 , 以成都大运会为依托 , 成都同样在社区用共建共治共享行动为广大居民带来生活的改变 。 市民身边的社区运动角越来越多 , 城市绿道成为人们日常健身的首选 , 正如很多成都市民所说:“大运让我们生活更幸福!”
“举办一届奥运会 , 其目的不仅是要实现办赛精彩 , 为广大运动员公平竞技、实现自我价值搭建平台 , 更大价值还在于为公众、主办城市、国家以及奥林匹克运动带来更多可以长期受益的有形或无形的奥运遗产 。 ”这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2020)》中的一段话 。 在北京冬奥会期间 , 采访人员也走访了石景山区高井路冬奥社区 , 很难想象一切变化都是在过去3年里发生的 。 “这里原来是老旧小区 , 面积小、基础设施薄弱 , 现在方方面面都进行了改造 。 环境变好了 , 让孩子们能够在冰雪基地体验运动的乐趣 。 ”社区居民赵先生说 。
位于北京东城区的东四奥林匹克社区公园 , 是全世界首个“双奥社区” 。 顾拜旦、萨马兰奇、罗格和巴赫的一组奥林匹克人物塑像 , 让这里充满奥运气息 。 这片有着700多年历史的文化街区与奥运结缘 , 修建了服务于周边居民的体育文化中心和社区公园 。 群众体育活动随处可见 , 打太极、广场舞、跑步……古老社区散发出运动的活力 。 此外 , 借助冬奥会 , 北京城内很多社区都利用自身微小空间进行了改造 , 让市民有了更多进行文体活动的空间 。 这些都是冬奥会留给北京的重要遗产 。
成都举办大运会 , 同样体现着办赛、营城、兴业的综合成效 。 以创建世界赛事名城为契机 , 以成都大运会为依托 , 成都也制定了《社区“爱成都·迎大运”共建共治共享行动方案》 , 凝聚社区发展治理新优势 , 激发办赛营城新动能 。
成华区府青路三段立交桥下 , 原本的闲置空地被改造成总面积约1.8万平方米的府青运动空间 。 这里不但成为周围社区居民的健身场所 , 也成为成都又一处网红运动打卡地;武侯区浆洗街街道七道堰社区的“社区运动角”改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 , 让很多居民主动走出家门……“15分钟健身圈”正慢慢成为现实 。
2021年7月 , 成都发布全国首个《家门口运动空间设置导则》 , 为“家门口”运动空间的规划打造 , 提供了科学的标准指南 。 城市“金角银边”新建、改造的运动空间不断涌现 , 仅2021年新增社区运动空间就超过50处 。 此外 , 伴随着基础设施的提升和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 成都社区运动节活动也覆盖全年 , 一个个全民健身新场景展现在市民眼前 , 这些都将是成都大运会留给市民的宝贵遗产 。
科技赋能造福市民生活
北京冬奥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 , 也是一场科技盛会 。 一系列高科技在冬奥会上的成功应用 , 呈现了一届让世界为之惊叹的精彩盛会 , 这些高科技在赛后的推广应用 , 将惠及每一个普通人 。 作为大运会的举办地 , 成都频频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 以“科技+”助力体育创新资源配置 , 推动科技创新与体育产业深度融合 , 为“智慧大运”提供科技支撑 , 这同样将在未来造福市民生活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