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雪|冬奥会上“最会滑雪”的医生:全力保障运动员安全( 三 )


付妍:高山滑降、速降和超级大回转等比赛项目 , 因速度快、易受伤、救援难 , 对医疗保障水平有着极强的考验 。 尤其是速降比赛 , 危险系数极大 。 零下30摄氏度的极寒天气下 , 原本早已熟练掌握的急救技能 , 在陡峭的赛道上操作难度几乎翻倍 。 刺骨的山风吹在脸上犹如刀割一样 , 手套刚摘下来没多久 , 手就已经冻僵了 。 在雪道斜坡上 , 救援队员不仅要保证自己不会滑下来 , 还要确保医疗器材不会滑落 。 在陡面赛道很难掌握按压角度和力度 , 如何保持身体平衡 , 队友之间怎样默契配合都需要反复思考 。
在赛场上 , 我们要像高速摄影机一样时刻紧盯每位运动员 , 一旦发生意外 , 要第一时间赶到运动员身边 , 准确找出受伤部位进行治疗 , 并安全转移至医疗站 。 为此 , 在日常训练中就要不断反复练习滑雪技巧 , 掌握动作要领 , 形成肌肉记忆 , 要练到在坡道上滑雪像平常走路一样熟练 。
“外国医生对我们也有了重新的认识和评价”
采访人员:保障高山滑雪项目的医疗工作者中 , 我国医生与外国医生是否有交流与合作?国际组织的专家和国外的医生对我国医生给出了怎样的评价?
车璐:由于高山滑雪项目并不是我们国家的传统优势强项 , 所以我们缺乏大赛经验 。 本次冬奥会医疗保障团队应该说是国际阵容 , 由外籍滑雪医生、中方滑雪医生、外籍巡逻队员、中方巡逻队员 , 和中方医疗站、中方直升机救援团队、中方120团队等组成 。 一个赛道救援位点由滑雪医生和巡逻队员共同组成 , 这是一个很好的国际交流学习的机会 , 尤其是在赛道救援特有的一些技术难点方面 , 外籍滑雪医生和巡逻队员也都非常友好 。
白鹏:外国的滑雪医生在冬奥会开幕前刚来中国时 , 对我们的能力可能有一定的怀疑 , 因为中国以前并没有专业的滑雪医生 。 经过简单的沟通和磨合 , 在头几天的冬奥会实际保障任务中 , 他们看到我们的专业技能、滑雪技能都非常强 , 双方也有了很好的沟通交流和配合 , 外国医生对我们也有了新的认识和评价 。
田佳璐:本次冬奥会需要国际滑雪医生、国际巡逻队员与国内滑雪医生共同配合完成救援保障任务 。 赛前 , 我们与国际雪联医疗委员会副主席珍妮·舒特沟通救援流程 , 并在赛道上进行救援演练 。 国际雪联医生对于我们赛场救援工作、背包物品准备和极寒天气下急救药品的保存 , 都赞不绝口 。
付妍:北京冬奥会给了我们千载难逢的机会 , 让我们有了跟国际巡逻队员和国际“滑雪医生”合作的契机 。 这些国际“滑雪医生”有着近40年的雪道救援经验 , 无论从巡视雪道观察救援位点 , 还是对急救器材的选用 , 对团队成员的能力分析 , 以及救援时认真敬业的态度 , 都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 相信冬奥会结束之后 , 我们每个队员都能在救援领域有很大程度的提升 。
“我们的信心和经验也在不断累积”
采访人员:我国冰雪医学近年来取得了哪些进步?和国际一流水平比 , 还有哪些差距?有哪些建议和希望?
车璐:其实我们缺乏的一直都是大赛经验 。 我们团队里的很多人滑雪技术水平完全不亚于本次前来的外籍专家 , 院前创伤救治的技术也都娴熟掌握 。 但赛道救援是一项涉及运动员、赛道管理人员、队医、滑雪医生、巡逻队、对接医疗站或者直升机救援团队 , 需要多方协调的工作 。 实际操作过程要求有多方协调能力 , 克服语言沟通障碍 , 熟悉比赛本身的规则和流程 , 要在最短时间内 , 在不耽误比赛进程的情况下给出正确判断和处理 , 将运动员的伤害降至最小 。 虽然还在学习过程中 , 不过随着比赛的深入进行 , 我们的信心和经验也在不断累积 , 有信心出色完成本次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保障任务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