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摆脱气候、时空限制,上海高校“破圈”冬季运动( 二 )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专业的学生都在寒假里参与了“舞(武)林大会”。跳跃、旋转、翻腾,出拳、劈掌、摆腿,体育系拳操教研室的16位老师带领来自27个学院的502名同学一起运动。
打破“小”格局,为冬季体育提供人才强支撑
冬奥会开幕后,华东师范大学的校友们就成了冬奥会赛场上的“焦点”。华东师大校友李凌姝是冬奥历史上首位中国冰壶裁判,华东师大博士后郝磊是雪车/钢架雪车项目技术官员,他们在赛场上的专业获得观众点赞。
郝磊此前一直在延庆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担任赛前演练、赛时协作工作,从1月21日进场,持续工作至2月21日比赛结束。他之所以能成为雪车/钢架雪车项目技术官员,离不开他博士期间担任中国钢架雪车国家队体能教练和科研的经历。
他参与过为期一年半的“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科技服务工作——钢架雪车国家集训队备战2022冬奥会个性化服务”,曾随队前往加拿大卡尔加里、上海、辽宁沈阳、陕西安康等训练基地工作。他的博士学位论文也以此为研究方向。在华东师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期间,郝磊的学术研究领域从钢架雪车运动员体能训练,拓宽至运动干预与健康促进、运动专项理论与实践,为今后从事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华东师大体育与健康学院教授孙有平介绍,我国雪车/钢架雪车项目起步较晚,目前仅建有国家队,运动员梯队尚未形成,“优秀运动员和教练员队伍比较薄弱,项目训练理念、训练方法和手段等均有待发展。”郝磊出发前,孙有平特地提醒他,“在展现中国钢架雪车裁判的专业水平的同时,了解世界优秀运动员钢架雪车竞技水平和训练现状,发现中外钢架雪车运动员之间的差距,为提升未来中国钢架雪车项目竞技水平寻找科研攻关的突破口。”
孙有平认为,北京冬奥会后,冰雪运动项目研究也将成为运动训练学研究的热点和新的增长点。
华东师大2018届博士毕业生李凌姝本硕博均就读于华东师大体育与健康学院,毕业后被选拔进入上海冰壶人才培养计划。
为了让更多南方学生了解冰雪运动,李凌姝在她任教的上海外国语大学开设了冰壶选修课,用理论课的方式让更多的人走近冬季体育;同时她也在慕课平台上开设了冰雪运动课程,并定期到上海的冰雪特色学校教授陆地冰壶。
“未来的学校冬季体育课程开发,将会呈现出具有地域特征、校内体育课程+俱乐部模式、线上+线下、VR+等特点。”华东师大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季浏教授介绍,学校未来将利用互联网线上授课、虚拟现实技术等进行课程开发,让更多青少年能摆脱气候条件、时空限制,随时随地享受冬季体育的乐趣。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