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首个“云”上冬奥:有何不一样?为何不一般?( 二 )
据介绍,为了完成北京冬奥会项目,阿里云抽调历年“双11”及东京奥运的技术骨干,在北京、杭州等地组织了一支数百人的专家团队,构建前方驻场、中台支持、后端产研的三级保障体系,为冬奥核心系统、官网及赛事转播等提供7*24小时的云上技术服务支持,直至3月13日冬残奥会结束。
毕妍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她属于最前方的长期驻场工程师,因此他们需要和奥组委节奏保持一致,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毕妍和同事们
工作周期长、强度大并不是最大的挑战,最让团队感受到压力的是对于让奥运“上云”这件事,完全没有成型的既往经验可以借鉴。“我们需要与国际奥委会、北京奥组委以及其他供应商一起共同创新,实现这个突破。”毕妍说。
毕妍表示,虽然阿里云历经数次“双11”,也积累了诸多行业成功上云的经验,堪称千锤百炼,但北京冬奥会这样的体育赛事的上云要求还是非常不一样,更加复杂和独特。
“比如实时性的要求很高,不能出现延迟和卡顿,既要满足高并发访问,还要实时刷新。双11付款稍微慢一点儿还是可以接受的,但比赛结果必须实时刷新并向全球呈现,通过多网页和app等多端触达媒体和大众。”毕妍半开玩笑地说。
毕妍回忆说,过去两年,她与同事们陆续帮助客户完成多个核心系统的上云部署。12月中旬,她完成了最后两个系统的上云和验证 。自己最多的时候,要同时参与7个系统的上线,但是当一个一个的系统完成向云上的迁移,就仿佛看到它们在云上不断长出来,最终满树繁花硕果。
“冬奥交付,使命必达”,毕妍把这八个字写在了自己的钉钉签名上,并加上每天的倒计时。
“一开始感受并不是特别强烈,直到倒计时100天的时候,因为首钢园区有很多倒计时牌子,当数字变成100的时候,很多人会去拍照,大家突然就状态不一样了,于是我也开始倒计时,时刻提醒自己以战斗状态迎接冬奥。”毕妍说。
当毕妍的倒计时变成了0 Day,北京冬奥会终于来了。但是,当所有人都在欣赏北京冬奥会精彩绝伦、惊艳全球的开幕式的时候,毕妍和同事们则在紧盯着屏幕中实时呈现出的全球涌来的第一波流量洪峰。
“当天早班的同事也都没有离开,与后方工程师一同为开幕式护航。”她说。
责编:姚坤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本文转自:掌上春城2月10日晚|春城夜谭|中国雪上天团云顶摘银!一张图,让无数人泪目
- 纪录|“冰丝带”首个世界纪录诞生:非常酷 非常棒
- 冬奥|漫话冬奥|刘佳宇的笑
- 技术|“跃上云端”更好看
- 朱·霍勒迪|被鱼腩翻盘!失去哈登后,欧文带队10连败,库兹马首个三双
- 阿里云|揭秘云上奥运:数据中心年节煤8万吨,转播延迟降3成
- 德勒·阿里|纽卡斯尔联3-1击败埃弗顿
- 鲁斯特|“冰丝带”首个世界纪录诞生 范德波尔夺速滑男子万米冠军
- 比赛|兰帕德:长期规划中我会让阿里重新找回状态,我相信他
- 速滑|“冰丝带”首个世界纪录诞生 范德波尔夺速滑男子万米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