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新闻8点见丨谷爱凌“1620”极限夺金,最后一跳没听妈妈的话( 三 )


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的比赛开赛以来 , 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1.2万平方米晶莹剔透的冰面上 , 尘封多年的冬奥会纪录屡屡被打破 。 “最快的冰”下隐藏的是什么“硬核新科技”?新京报采访了北京大学工学院教授张信荣 , 带你直击冰层之下的秘密 。
这是人类冬奥历史上第一次采用天然工质二氧化碳制冷技术替代传统制冷剂氟利昂制造的冰面 。 北京大学工学院教授张信荣多年来一直研究与开发“跨临界二氧化碳技术” , 让温室气体化身高效资源 , 在赛场上实现环保节能最大化 。
参赛选手们不关心用什么技术造冰 , 他们最关心的是自己的成绩 。 而成绩和冰面的硬度有关系 。 张信荣解释称 , 冰的硬度和温度相关 , 冰面不同区域温差越小 , 冰面的平整度和硬度越均匀 , 滑行速度就能越快 , 这有利于运动员创造出好成绩 。
经过研究与设计团队的努力 ,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这块通过二氧化碳制冷制造的冰面温差最终控制在0.5℃ , 低于奥组委提出的1.5℃标准 , 硬度均匀 。
全文|新闻8点见丨谷爱凌“1620”极限夺金,最后一跳没听妈妈的话
文章图片

采访人员了解到 , 去年9月份举行的国际测试赛上 , 6名运动员中 , 有5位在这块冰面上创造了个人最好成绩 。 “这跟冰的质量绝对相关 。 ”可以说 , 这一次“打造了冬奥历史上最快的一块冰” 。
国家速滑馆这块冰成功造出后 , 中国在跨临界二氧化碳技术方面一下走到了最前列 。 对此 , 张信荣表示 , “我们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 , 果断决定采用二氧化碳替代氟利昂 。 借着这个机会 , 我们也掌握了一系列核心技术 , 将来对于我们实现‘弯道超车’非常重要 。 ”阅读全文>>>
编辑 艾峥 李佳蓉 校对 刘越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