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火炬“飞扬”如何“飞”起来?科技为它“编织”外衣( 二 )


孙以泽告诉采访人员:“团队的博士们好几次夜里做梦 , 还梦到在做火炬外飘带的数学建模 。 ”功夫不负有心人 , 团队成员在孙以泽教授的带领下攻坚克难 , 最终用多维曲面拟合智能算法完成数学建模 。
最终 , 孙以泽教授团队让火炬“活”了起来 , 真正呈现出了最好的“飞扬”状态 。
用科技创新撑起大国重器的脊梁
“小火炬承载大能量 , 我们中国有能力、有技术编织成型高精度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看着电视上火炬成功传递的画面 , 孙以泽激动地说 , “我们会用科技创新撑起大国重器的脊梁 。 ”
冬奥会火炬“飞扬”如何“飞”起来?科技为它“编织”外衣】孙以泽团队科研道路上的每一项成果 , 无不诠释着炙热的爱国情怀 。 2018年 , 团队突破了特种编织物自动化编织技术 , 编织的特种救生、通讯绳缆助力“蛟龙号”完成5000米级和7000米级深潜试验 , 助力综合科考船“科学号”成功完成热带西太平洋综合考察 , 破解深海观测数据实时传输的世界难题……该项成果曾斩获当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如今 , 三维立体编织技术的突破 , 成功实现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大尺寸、高精度编织 , 可谓是该项技术的2.0升级版 , 未来在无人机的结构件编织、多联装战术导弹的筒体快速成型等国防民生重要领域大有可为 。
一个项目历练一支团队 , 97年出生的机械工程专业博士生李麒阳就是团队中的年轻力量 , 他说在这样一个团结向上的科研团队中 , 有幸参与到火炬外飘带的关键制造技术研发 , 收获的不仅是科研上的进步 , 更是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
孙以泽常常教导学生:“要树立科技自主自立自强的信念 , 为国家的科技事业承担重任” , 他的言传身教在李麒阳心中播下了一颗种子 , 他说 , 毕业后自己也会走上科学研究的道路 , 希望能够为祖国的科技创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据悉 , 团队以科技创新和解决国家急需为己任 , 围绕高端织造装备中的“卡脖子”和短板问题 , 开展基础理论研究 ,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 推动产业化应用 。 在高端机织、针织和编织装备领域一次次斩获突破性成果 , 成为国内高端纺织装备研发最有影响力的“王牌军” 。
作者:储舒婷朱一超
图片来源:孙以泽教授团队提供
编辑:吴金娇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 , 转载请注明出处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