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到2025年全市体育产业 总规模逾500亿元( 二 )


推动体育社会组织发展 。 推动体育协会加强实体化发展 , 激发内在活力和发展动力 , 推动其规范运行和健康有序发展 。 重点扶持一批运行良好、积极作为的基层体育组织 , 发挥体育社会组织在营造氛围、组织活动、服务消费者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
释放体育消费动能
优化体育消费环境 。 积极创建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 , 支持各区县(市)探索体育消费创新举措 。
培育体育消费新模式 。 丰富节假日体育赛事供给 , 扩大体育消费基础人群 。 提供多样化健身产品和培训服务 , 激发大众体育消费需求 。 支持体育企业开发在线健身、线上赛事、智慧场馆等消费新模式 。
发展夜间体育消费 。 鼓励在热点商圈、地标场所举办开展各类夜间全民健身活动 , 打造培育“醉美·夜郑州”系列体育赛事和健身品牌 。
推动体育融合发展
推进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 。 规划一批体育特色鲜明、体旅有机融合的体育旅游精品景区、精品项目和精品路线 。 鼓励各区县(市)结合本地实际和特色优势 , 加快培育一批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精品项目和赛事 。
深化体育与教育融合发展 。 依托市体校、市少儿体校等专业体育学校 , 健全完善“体校主导、一校多点 , 教体融合、产业支撑”的青少年训练培训新模式 , 在市场化程度高的项目上试点实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运行机制 。 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 ,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训练、竞赛活动 。
促进体育与医疗融合发展 。 发挥体育锻炼、运动医学在“治未病”、健康促进等方面的作用 , 完善国民体质监测指标体系 , 逐步将体质检测和“运动处方”纳入居民健康体检和医疗机构诊疗服务范围 。 鼓励医院培养和引进运动康复师 , 开展运动促进健康指导 , 推动形成体医融合的疾病管理和健康服务模式 。
优化体育场地设施
统筹建设体育场地设施 。 补齐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短板 。 扎实推进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专项行动 。 合理利用公园绿地、市政用地等建设体育设施 。 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利用工业厂房、商业用房、仓储用房等既有建筑及屋顶、地下室等空间改造成体育场馆设施 。
扩大体育设施用地供给 。 年度土地利用计划中加大对体育产业新增建设用地的支持力度 。 利用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存量房产、土地兴办体育产业 。 鼓励各地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符合条件的“四荒”(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土地发展体育产业 。
强化体育设施运营管理 。 盘活用好现有体育场馆、设施资源 , 推动有条件的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在节假日对公众开放 , 通过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等措施增加供给 , 提高体育场馆、设施的使用效率 。 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建设小型化、多样化的体育健身场馆和设施并对社会提供健身服务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