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组委|细化服务保障 共襄媒体盛会——专访北京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部长徐济成

新华社北京1月13日电 题:细化服务保障 共襄媒体盛会——专访北京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部长徐济成
新华社采访人员王浩宇 展鹏 卢羽晨 牛梦彤
【 北京冬奥组委|细化服务保障 共襄媒体盛会——专访北京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部长徐济成】媒体工作在奥运会期间能否顺利运行,是评价一届奥运会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之一。2008年北京奥运会,徐济成作为媒体运行工作的亲历者见证了一场载入史册的媒体盛会,如今身为北京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部长的他,面前摆着一个新课题——如何为来自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媒体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在闭环管理中提供高水平的保障和服务?
北京冬奥媒体价值几何?
媒体是除运动员外北京冬奥会的最大客户群体。徐济成介绍,北京冬奥会创下了冬奥历史上最高的媒体配额,转播商、文字和摄影采访人员加起来一共是15000人。受到疫情影响,预计这一数字将在10000到11000之间。
“冬奥会的媒体价值有多高,我可以给大家说一个数,实际上一届冬奥会运动员不超过3000人,一般是2700人,你想想2700名运动员后头有1万多采访人员追着,所以(北京)冬奥会和夏奥会一样,也是一个媒体传播奥林匹克精神、传播东道主城市的风貌、传播体育魅力的一个巨大的盛会。”徐济成接受新华社采访人员专访时说。
经过多年的筹备,北京冬奥组委已打造出一套奥运标准的服务保障措施,包括一流的设施、先进的技术和信息系统、便捷的交通和贴心的食宿。在闭环内,为注册采访人员设立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媒体中心目前已进入赛时闭环管理,预计到赛时每天要接待约5000-6000名注册文字、摄影采访人员和持权转播商。
闭环管理是北京冬奥媒体运行和以往最大的不同,对此徐济成打了一个比喻。“有了这个闭环,大家像穿了一个雨衣,当然穿雨衣出门总是有些不方便,但是它确保你可以在雨中,也就是在疫情的条件下把冬奥会办好。”
防疫细节见真章
东京奥运会结束后,北京冬奥组委就媒体运行工作与国际奥委会、东京奥组委、国际单项体育协会进行了交流,徐济成表示各方认为东京是一次成功的举办,但在细节上可以再深化一些。
“比如班车安排的问题,东京奥运会有很多采访人员赶时间,并没有遵守上车之后保持间隔就座。”徐济成说,“我们重新做了一个交通计划,确保每一辆车50个座的话,到了50%的就座率就发车,后头的车随时补上来,不让采访人员(在候车区)停留时间过长。”
“还有摄影采访人员比较集中的高需求赛事,在北京冬奥会的摄影采访人员席,每隔一个座位事先贴上尼龙绷带,用一个罩子罩在座椅上头,提醒大家要间隔,只要做好间隔,做好N95口罩的佩戴,可以大大降低感染率和密接的人数。”
徐济成认为:“奥运会在东京、北京这个基础之上,给未来人类在疫情下举行大型体育赛事提供了一个范本和更好的借鉴。”
开放冬奥村 传播奥运精神
国际奥委会北京冬奥会协调委员会主席小萨马兰奇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2020年世界转播商大会上曾说:“无论奥运多么精彩,没有转播商,就无法实现奥运精神的传播。”
虽然实行严格的闭环管理,但北京冬奥组委一直致力于尽可能地为媒体采访人员提供闭环内的工作便利,开放冬奥村便是其中一大亮点。“奥运村实际上在闭环条件下是采访人员最重要的一个信息来源地,也是报道的采访价值的资源地。”
徐济成表示:“关于采访,我们跟国际奥委会重点研究两件事,奥运村和赛后的混合区,我们试过比如隔开、挡板,还有线上,但是大家最后统一认识是一定要运动员和采访人员面对面,因为只有面对面,才能最好地体现奥运会这种现场感和新闻的真实性。总而言之,我们一定要通过采访人员的努力和专业的传播,使得奥运会的精神和运动员的风貌更好地得到推广。”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