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奥林匹克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二 )


除了美好的冰面 , 北京冬奥会也在积极打造完美的雪面 。
1月4日 , 蔚蓝天空下 , 巍峨的小海陀山银装素裹 ,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飞燕”的条条雪道如同白色游龙穿行其间 , 令人震撼 。
本届冬奥会是近二十年来首次在大陆性季风地区举办 , 妥善应对冬春交替期极端天气十分关键 。
北京冬奥,奥林匹克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如果遇到下雪 , 密度松软的天然雪肯定会使赛道雪质发生变化;若是下雨 , 雨水也会使赛道表层结冰 , 比赛将变得危险异常 。 ”对此 , “科技冬奥”重点专项“赛事用雪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负责人王飞腾与团队提出的办法是 , 构建物理能量平衡模型进行“储雪”——即在冬季温度较低时 , 把雪提前造好 , 并储存起来 , 待次年初冬再次使用 。
说干就干 。 2017年 , 团队全程参与北京冬奥组委在延庆区石京龙滑雪场开展的储雪试验 , 经过整个夏季考验 , 约有60%的雪被完好储存下来 。 “在没接触冬奥会之前 , 很少有人想到原来雪还能储存 , 而且这项技术不光能服务冬奥会 , 还能为冰川保护提供科技支撑 。 ”王飞腾说 。
此外 , 首钢滑雪大跳台研发了正四面体模块 , 可实现不同比赛的赛道剖面转化;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赛道通过技术创新 , 首次实现360度回旋弯道一次喷射成型;国家速滑馆采用世界跨度最大的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屋面 , 用钢量仅为传统屋面的四分之一……
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指出 ,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设立“科技冬奥”重点专项 , 把场馆规划、建设、运维关键技术作为重点任务之一进行布局 , 解决了国家速滑馆等场馆设计、建造和运维技术难题 , 支撑了国家体育场智能化和国家游泳中心冰水转换等场馆改造 。
100%绿电
生态保护优先
从申办到筹办 , 绿色、生态、低碳、可持续一直是北京冬奥会的核心理念 。 一系列节能工艺 , 为奥林匹克运动的未来提供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
满载全球期待 , 2021年10月 , 北京2022年冬奥会火种 , 被放置在取形于西汉长信宫灯的火种灯中 , 顺利抵京 。
“为护送神圣的冬奥火种 , 我们做了很多结构上的创新 。 ”火种灯设计团队成员洪文明解释 , 例如火种灯采用了双层玻璃结构 , 在内外灯罩之间留有一条导流通道 , 从而达到有效泄压的作用 , 保障在5至6级风速下火焰不熄灭 。
除了确保安全、稳定 , 一些环保技术也应用到火种器具的设计中 。
洪文明说 , 火种灯与火种台的材质都选用了可回收铝合金 , 火种台顶部用的是耐火、无烟、无毒的水性陶瓷涂料 。 “火种燃料是丙烷气体 , 属于清洁燃料 。 可以这么说 , 我们的研发始终都是以绿色低碳为目标的 。 ”
据介绍 , 一套采用rPET材质(饮料瓶再生材质)的工作服将出现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上 , 为所有场馆的清废团队提供温暖 。
这件“有温度”的礼物 , 外套面料取材于28个饮料瓶 , 具备良好的防水防污效果 。 可拆卸的保暖内胆填充了先进的高效暖绒 , 其原料83%来自于回收材料 。 它的吸水量只有其自重的1% , 即使在潮湿环境下 , 保暖内胆依然能够保持良好的保温性能 。
“回收我”“回头见”“回来了”……细看服装内外 , 还“隐藏”着不少关于循环利用的生动宣传图标 。 这些设计上的巧思 , 将令清废团队成为行走着的可持续理念传播大使 , 鼓励更多观众参与到循环回收行动中 。
场馆外丝带飞舞 , 场馆内别有洞天 。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是全球首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的冬奥速度滑冰场馆 , 1.2万平方米的冰面采用分区制冷方式单独控温 , 可实现根据不同项目分区域、分标准制冰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