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击|两个女儿都是冠军!妈妈一开口,满屋吵翻的大老爷们瞬间安静
杭州体育场路176号,是紧挨着马路的一排民居。
其中一间民房,每天出入的是一群五大三粗的老爷子:他们以40后、50后居多,人高马大,身子骨硬朗,嗓门邦邦响。
他们基本白天出没,一壶茶,一根烟,就能在那间房里坐上大半天,有时候聊到热血沸腾,还会随手比划切磋。
这些人可不是普通的中老年人,而是上世纪活跃在杭城的民间拳击手,如今他们聚集于此,都是因为一个女人。
她不懂拳击,一生和运动无缘,却与两代拳王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她的一对女儿,更是杭州羽坛姐妹花。她就是74岁的王月玲,拳友更爱叫她“大嫂”。
自己对打拳一窍不通
却是两代拳师的支柱
在很多人印象里,拳击常常是热血的代名词,拳拳到肉的冲击,看得人血脉喷张。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杭州民间拳击界曾出过两代拳王,还是一对父子。儿子王伟民在父辈、武术前辈影响熏陶下,从小练就一身拳击好功夫,在五十年代成为了中国拳击轻量级第一人。后来,父子俩都在外公益教拳,是最早带动杭州拳击发展的一批人。
文章插图
王月玲在翻看拳友们聚会的照片
上世纪六十年代,王伟民做着电工活的同时,先后在学校、公园、街巷公益教拳。到八十年代,一度中断的民间拳击比赛逐步恢复,王伟民先后出任杭州市拳击协会首届主席兼裁判,成了拳击爱好者的“大哥”。
起初王月玲对丈夫如此痴迷的行为感到不解:除工作以外的时间,他几乎都给了拳击。他常常上门给弟子开小灶,教得晚了直接在弟子家借宿;虽然身为教练,但王伟民也是学生的练习靶子,所以胸口背部常年带伤。
文章插图
弟子所写纪念王伟民的文章
“他对拳击是由衷的热爱与付出。以前我总觉得这是项野蛮运动,但后来发现,拳击人实际上是铁汉柔情。”回忆起丈夫,王月玲嘴角带笑。只要在家,无论是家务打扫还是陪伴亲友,王伟民都亲力亲为。不仅如此,他的拳击器具,小到手套沙包,大到沙袋,全是自己一针一线亲手做的,“可惜数次搬家弄丢了,不然放到今天都是纯手工制品。”
培养出两个冠军女儿
体育精神代代传
在与丈夫相识前,对于运动,王月玲就是个门外汉。而在半只脚踏进运动圈子后,除了成为丈夫背后的支柱,她还将运动传统延续到了下一代。
王晓春和王晓园
上小学时,王月玲发现女儿王晓春非常灵活,所以她便将其送到少体校练羽毛球。十五岁时,女儿便获得全国业余少体校单打冠军。
1980年,比姐姐小一岁的妹妹王晓园也被挑中,顺理成章进入羽坛。本来两姐妹想配成双打,但八十年代后期,姐姐被保送至北京体院,妹妹则从省队一路打进国家队,不仅摘得第七届全运会的混双冠军,多次获得全国羽毛球锦标赛冠军,还摘得世界苏迪曼杯混合双打冠军。
王月玲对全运会那场比赛印象最深,本来王晓园只是作为小将参赛,却在总决赛比分落后的情况下奋起直追,最后逆袭拿了金牌。如今,姐妹俩也像拳王父亲一样,都在体育行业工作,继续发光发热。
文章插图
从拳王太太,到世界冠军的母亲,王月玲的“后勤”工作坚持了四五十年。被女儿们的热爱所感染,2000年,王月玲开了家羽毛球用品店。“运动我实在不行,但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去陪伴她们,离她们的世界更近一点。”她笑道,做后备力量其实和选择体育道路一样,一旦做出了决定,就要一条道走到黑,“父亲带给她们的顽强意志、吃苦耐劳的体育精神,和为国争光的集体荣誉感,是外面学也学不到的。”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魔笛接罗德里戈助攻得分!上阵父子兵!两个喜欢开玩笑的忘年交
- 笑笑|王楠巨富老公给儿女发奖状,儿子最佳优秀奖,女儿最佳拼搏奖
- 澳网|澳网首日中国金花三连胜!轰出两个2-0晋级,大满贯冠军轻松过关
- 九球天后|潘晓婷安慰催婚的父母:好女不愁嫁,以女儿这条件,你们就瞧好吧
- 亚泰|亚冠小组抽签,泰山队两个对手确定,中日韩同组成大概率
- 勒韦尔|步行者对特纳要价两个首轮签 湖人独行侠等均有意
- 中国女排|真香!郎平美国豪宅下厨做意大利餐,为老公女儿烹饪意面+鸡排+沙拉
- 张怡宁|张怡宁的母亲王凤英:陪女儿走过乒乓风雨岁月,她的婚姻我最放心
- 樊振东|都还差一个冠军,陈梦跟樊振东两个选手,谁能率先成就大满贯
- 高迪|意外!申花外租锋霸成冲超专业户,连续两个赛季帮助不同球队冲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