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雪|他们在冬奥会前上场( 四 )


朋友
张嘉豪和他的朋友们赶上了中国滑雪运动快速发展的那些年 。 他刚接触滑雪的时候 , 常去的是乔波室内滑雪馆或南山滑雪场 , 他和朋友们在那里相识 。 说的第一句话总是:“你这个动作是怎么做的?这个腿要怎么着?”当时的乔波滑雪场同时会有几十个人 , 但真正在认真练习、玩跳台的 , 只有那么十几个 , “时间长了 , 发现人都是固定的” , 能够认清彼此的脸 。 见了面 , 他们击掌、碰拳 。
当时的雪场虽有教练 , 但技术还不如他们 。 回想起那几年 , 刘晶磊觉得 , 那是多单纯的热爱 , “恨不得要走在整个行业前面” 。
跳台滑雪需要先做蹦床训练 , 他们那时甚至连这一点都不知道 , 硬生生地直接跳 。 后来 , 张嘉豪曾和一位长他近20岁的滑雪爱好者张富成一起去北京体育大学和国家跳水中心蹭设施 。 张富成认识一个在跳水中心安装蹦床的师傅 , 以维护蹦床为名义 , 偷偷跟着师傅进去 , 跟着那些国家队运动员一起练 。 有人问他们是谁 , 张富成就说 , 我们是来测试蹦床 , 看好的话就买了 。 张富成觉得 , “差不多就得了” , 但张嘉豪很楞 , 一直蹦 , 不下来 , “把奥运冠军都挤走了” 。
再后来 , 包括他俩在内的6个人凑了3000多元 , 买下一个圆形、直径3米的小蹦床 。 放在一个网球馆的角落 , 让网球馆的保安老头帮忙打点 。 那几年 , 每天还没起床 , 张富成就会收到张嘉豪的信息 , “张叔 , 蹦床去?”
2015年后 , 北京的室内蹦床馆愈加成熟 , 他们有了更正规、成熟的训练设备 , 就不再去网球馆蹦床 。 后来 , 帮他们给蹦床扫灰尘的保安得了癌症去世 , 他们去了就伤心 , 再后来 , 那个“承载着青春”的小蹦床也丢失不见了 。
从2003年开始滑雪 , 张富成目睹了中国单板滑雪20年的历程 , 他感慨 , 如今 , 这项运动的规律已经被掌握 , 训练更科学合理 。 他们曾经靠一腔孤勇 , 硬摔 。 他们几乎每个人都有过脑震荡的经历 。 这是从高空摔倒后脑袋着地造成的冲击 , 使人短暂失忆 。 在那时的滑雪场 , 常能看到有晕晕乎乎的人 , 不停地问别人“我是怎么摔的”“我是怎么来的” 。
这些事让人后怕 。 有位爱“刷雪道”的老朋友 , 比张富成还大几岁 。 五年前 , 在雪季要结束的前一天 , 没有刹住车 , 从雪道撞到了大树上 , 至今瘫痪在床 。 更多朋友 , 因为受伤影响了工作和家庭关系 , 最后放弃了滑雪 。
张富成是个职业经理人 , 工作时间自由 , 雪季常能保持一周五天的训练强度 。 非雪季 , 也会把三分之一的时间用在辅助训练上 。 他和张嘉豪一样刻苦 , 但由于年龄原因 , 总不能那么灵活 。 在参加比赛时 , 主办方老发给他“年龄最大奖” , 他不高兴 。 因为觉得“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资本” , 而且他对滑雪本身“有要求” 。 得了奖那天 , 他回看自己比赛视频 , 发现自己动作非常难看 , 不优美 , 一夜没睡着 。 他知道自己年龄大 , 不能受伤 , 训练起来尤其谨慎 。 有一个动作 , 他等了8年 , 在蹦床上练习了多次 , 盼望着能在去年冬天做出来 。 但由于疫情 , 没能成功 , 雪季又来了 , 这次他希望能够实现 。 “人生能有几个8年?”
滑雪几年后 , 戎戈涛也和张嘉豪一样离开了面包房 , 辗转做了滑雪、蹦床馆教练后 , 他迷上了压雪车司机的工作 。 这项工作技术性很高 , 在国内缺乏相关人才 , 他要自费去学 。 如今他在崇礼的山里工作 , 几个月才能回趟北京 , 他喜欢这样的寂静 。 夜间工作 , 常有松鼠、狐狸被压雪车的灯光吸引 , 蹦到他眼前 。 他会看到造雪 , 几个特别大的雪炮立着 , 炮口是一堆花洒 , 水打得特别细 , 往一个风速特别大的一个风扇那喷 。 当温度够低 , 小水珠吹出去 , 在空中就变成雪 , 飘下来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