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双奥”场馆华丽变身背后的青年智慧


CBA|“双奥”场馆华丽变身背后的青年智慧
文章图片

一段时间里 , 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里交织着一种奇妙景象:观众在台上看比赛 , 同时 , 台下一群人为“冰立方”改造施工 。
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 ,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承担游泳等比赛的场馆“水立方”变身“冰立方” , 成为冰球等项目的比赛场地 。 这也是世界首座完成“水冰转换”的场馆 。
作为中建一局建设发展公司“冰立方”项目专职副书记 , 90后霍文震最常被问到的是 , “水立方”中的水 , 是怎么变成冰的?
霍文震干脆组织起团队 , 成立先锋志愿者服务队 , 工作之余为大家讲解冬奥会场馆“水冰转换”的奥秘 。 他也因为这项志愿服务 , 最近被评为2021“北京青年榜样” 。
从“水立方”到“冰立方” , “双奥”场馆华丽变身的背后 , 汇聚着一群年轻人的智慧 。
“改造相当于在既有建筑内施工 , 过程中充满了挑战 。 ”这是霍文震第一次参与体育场馆的改造建设 。 “水冰转换”无先例可循 , 这个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建设团队 , 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
2018年年底 , 霍文震和团队20多个年轻人用了4个月时间 , 做了大量基础性准备工作 , 把场馆的基础设施全部摸排了一遍 , 制冰机组怎么安装、管线怎么排布 , 一步一步设计出方案 。
冰壶比赛是冬奥会中对冰的质量要求非常高的一项运动 。 冰场的架体首先要保证结实、承载力大 , 还要能快捷拆装 , 满足“冰立方”和“水立方”的变身 。
青年工程师团队为了找到合适的架体搭设方案 , 经过无数次记录和分析 , 获得了丰富的实验数据 。 最终选用薄壁H型钢和轻质混凝土预制板的组合方式进行搭建 ,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满足冰场稳固、荷载和冰面平整度的要求 。
这套可转换钢结构的设计考量和安装精度堪称精密 。 2600余根钢构件和1500余块混凝土预制板支撑着冰场 。 冰面之下 , 分别有制冰管、保温层、防水层、预制混凝土块层、钢梁和钢柱 , 仅制冰排管加起来就有3万多米 。
为了保证安装快、精度高 , 这些年轻人把所有构件做成“实名制” , 每个构件都有自己的二维码 , 可通过数据模型控制 , 保证转换过程按原位置安装 。
水上运动的场馆环境高温高湿 , 而冰上运动场馆的环境要求恰恰是低温低湿 。 工程师们改造场馆原有的空调系统 , 新增除湿系统 , 通过这两个系统实现场地环境温湿度控制 。 在“冰立方”比赛大厅内 , 有3种温度区:冰面-8.5℃ , 冰面上方1.5米处8-12℃ , 观众看台16-18℃ 。
施工自此紧锣密鼓地展开 。 由于2019年8月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在这里开幕 , 工期进一步被压缩 。
霍文震介绍 , 团队提前搭好冰场转换结构 , 做好荷载实验 , 禁得住开幕式里的大型表演 , 并提前180天完成消防系统改造 , 提前两个月完成空调系统改造 。
2019年年底 , 这块冰上举办了中国青少年冰壶公开赛 , “冰立方”成为第一个完成奥运会标准的制冰工作、正式开启高规格赛事的场馆 。
然而2020年年初 , 新冠肺炎疫情来袭 , 许多工人无法第一时间返京 , 可冬奥会工程建设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错、一天也误不起 。 霍文震记得 , 那时“冰立方”项目所有在京管理人员亲自上场施工 , 按计划完成了进度 。
霍文震坦言 , 改造“冰立方”是他最具成就感的工作之一 , 绿色、可持续的理念渗透在场馆的各个细节中 。 冰场采用环保效果最好的制冷剂 , 钢结构和混凝土板也都可重复使用 , 场馆照明全部换成300多只LED灯 , 可一键切换不同模式 , 最大程度实现节能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