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冬奥·独家|北京冬奥颁奖花束 上海编结


新冬奥·独家|北京冬奥颁奖花束 上海编结
文章图片
北京冬奥会颁奖花束
北京时间昨晚 , 在2022年新年钟声敲响之际 ,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颁奖元素正式发布 。 令人眼前一亮的是 , 北京冬奥会上的颁奖花束一改传统的鲜切花 , 采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派绒线编结技艺钩编而成的绒线花花束 。
花束由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北京2022年冬奥会官方赞助商、同时也是“海派绒线编结技艺”传承单位的恒源祥集团提供 。 而这束北京冬奥颁奖花束的编结者中 , 也有一群平均年龄超过60岁的上海阿姨 。 为千里之外的北京冬奥“编花造叶” , 这娇艳玫瑰的背后还有不少暖心故事……
工艺精湛
温柔的午后阳光从窗棂投射到桌上 , 阳光下 , 一丛丛毛茸茸的红玫瑰鲜艳灵动 , 恰似眼下这越来越热烈的迎奥气氛……这是近日 , 本报采访人员在杨浦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所看到的一幕 。 桌上的这些 , 就是不久之后将赠予冬奥获奖选手的北京冬奥颁奖花 。

新冬奥·独家|北京冬奥颁奖花束 上海编结
文章图片
冬奥会绒线花上海制作团队新民晚报采访人员张龙摄
绒线花 , 其实又叫毛线钩花 , 它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平面钩花 , 而是利用各色毛线精妙编结而成 , 花的层次分明 , 质感蓬松 , 立体感强 , 能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 绒线制作的奥运花针法细腻 , 工艺精湛 , 色泽柔和 , 很容易清洗且“永不凋谢” 。 成为秉承“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办赛理念的北京冬奥会的生动写照:一方面 , 绒线花束不像鲜切花束需要从南方种植基地调运鲜花 , 大大降低了运输和管理的费用 , 另一方面也方便运动员携带回国、长久保存 , 既减碳降碳、节俭办奥又充满人性化安排 。

新冬奥·独家|北京冬奥颁奖花束 上海编结
文章图片
据冬奥会绒线花上海制作团队成员黄宏英介绍 , 上海本地参与本次冬奥绒线花制作的都是杨浦区巧手妈妈工作坊的成员 。 杨浦区巧手妈妈工艺坊于2010年6月成立 , 旨在扶持无业、外来媳妇、外来务工者等困难家庭的女性 , 以学习、掌握手工编织技能为目标 , 在实现自主就业的同时 , 致力于投身慈善公益服务 。
一组数字能说明这项工作的难度——10月15日开始勾线 , 10月19日开始组装 。 此次参与的巧手妈妈基本年龄都在60岁以上 。 2个多月的时间 , 上海的这群巧手妈妈们需要制作出2400朵毛线玫瑰 , 也就是2万多瓣毛线花瓣、7200片毛线叶片 。
爱心编结
戴上老花镜 , 埋头仔细地做 。 在组装现场 , 采访人员看到阿姨妈妈们几乎都不太聊天 , 所有人都在埋头认真制作 。 据介绍 , 一朵花从起针开始 , 如果全靠一人制作 , 总过程需要8小时 。
为了提高效率 , 她们先让成员在家中用绒线绕着铅丝 , 勾勒出单片的叶片和花瓣 , 然后集中到一起 , 分成小组组装出品 。 但并非所有的花瓣都能顺利“入选”——根据经验标准 , 花瓣的外层大花片长度不能超过5.5厘米 , 花心小片不能超过4.5厘米 。

新冬奥·独家|北京冬奥颁奖花束 上海编结
文章图片
每个小组8个人、8道工序 , 在不断试验摸索中 , 这群阿姨妈妈们找出了规律:先将花瓣根据2瓣、3瓣、4瓣分别捆扎成小束 。 然后有人制作花心 , 有人塑造花托 , 再将三四片的花瓣包裹上去 , 再缠绕上3片花叶 , 最终形成9瓣3叶的绒线玫瑰花 。
从一天只能制作出2朵到一天产出100来朵 , 制作的过程同样经过摸索 。 刚开始组装时 , 按照以往经验 , 她们将花瓣一瓣一瓣分别扎上去 , 外形不统一平均不说 , 花萼也包裹得较松弛 , 成品鲜花花头大 , 而且左右摇晃 , “一点都不挺括” 。 几次试验后 , 阿姨妈妈们发现 , 在每一步包扎时 , 都要用力勒紧 , 将“花骨朵”包裹得格外紧 , 这样制作出的花 , 纤长硬朗 , 再用手整理出造型后才更加神气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